|
|
|
娇儿聋哑 母成良医(连载报道一)
《于无声处传福音》之一 |
[茂名日报都市版报道] |
谁也想不到 , 没有进过师范学过教育的一个普通妇女,居然成为特殊的专家———她创立了一套独特的聋儿语训方法。
谁也想不到,一间小小的语言康复中心,居然被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树为全省聋儿康复典型——专家评论说“方法独特,效果理想。”
谁也想不到,一个地处云开山中的聋儿语训点,居然引得四面八方的慈父良母,纷纷要求把孩子送往受教——本地的、外地的,来信如云。
谁也想不到,这个不起眼的语言康复中心,居然吸引一批批残联领导和语训专家前来考察,好评如潮,令人信服。
去年四月的一天,广东省信宜市福音聋儿语言康复中心主任李勤,一个小巧玲珑快言快语的青年妇女,登上广东省康复会议讲坛,动情地讲述她创办康复中心的因缘和经验。阵阵掌声夹杂感叹声,不时打断她的发言。此后,李勤应邀参加全国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第四次学术讨论年会。 |
|
李勤是一个售货员,她的爱人是一个供销员。 1989 年 4 月,她俩的爱情结晶呱呱坠地了。儿子白白胖胖,十分可爱,取名为曾昭恒。仅仅三个月,小昭恒对人们的呼喊就有反应,七个月就会开口“拜拜”。人们见了,都赞叹“那么快就会讲了,将来很可能成为演讲人才。”但是,令人百思不解,小昭恒此后对却既说不了,也听不了,连隆隆的汽车从身旁经过也毫无反应。二岁半时,李勤带他到广州检测。专家告诉她“昭恒是个聋哑儿,聋度达 110 分贝。即是说,只有飞机起飞的声音才能听到。”看着专家结论,李勤夫妇像大热天跌下冰窖,心都凉透了。
1992 年 10 月,李勤几经联系,把儿子送到省康复中心会托进行康复训练。由于小昭恒实在太聋,生性又特别调皮,结果康复效果甚微。一年后,学校劝李勤把儿子带回。孩子是娘心头肉,怎愿就此罢休?她决定放弃工作,倾产之所有,到广州租房陪儿子受训。儿子到课室上课时,自已在房中看教材看参阅资料;儿子放学回来,她就充当教师作家教;每天傍晚带孩子行马路、狂公园,随身带着笔和纸,见什么教什么。日日如此,月月如此,风雨不改,雷打不动。陪读半年,效果显著,昭恒认识词汇从 100 多个增加到 700 多个,一些简单日常用语可以慢慢表达了。语音虽然糊混,但母亲仍然听辨。为加快康复进度, 1994 年 6 月,李勤把儿子带回信宜,决心自已当教师,一对一行语言康复。
陪读半年,李勤对聋儿语训有了初步体会。她把全国统编的聋力康复教材和武汉大学编的 0 — 6 岁智力开发教材结合起来,对儿子进行语言训练和智力开发。儿子开口不成问题了,但语言清晰度极差,咿咿呀呀,音调怪异,除了李勤能听辨外,他人听之茫然。小昭恒好动、遗忘率高,学习常常是水过鸭背,更兼调皮捣蛋,使李勤伤心、灰心极了,曾一度产生过带儿子出家远离红尘的念头。但想到儿子重度聋哑已经很不幸了,再出家将会更加不幸,母爱之情又使她重树信心。为了把小昭培训成像正常孩童一样的人,李勤虽然领取了第二胎生育证,但她决定放弃再生育机会,专心一意培训小昭恒,不信铁树不开花。为了能及时纠正训练时的不足,加快康复进展,李勤坚持每天晚上写日记:当天学了什么?学得怎样?发音如何?有何进步和变化?一本本笔记本,一行行娟秀字,录下了点点滴滴慈母爱,记下了密密绵绵育儿情!
1995 年 3 月,小昭恒终于和正常儿童一样读上了学前班。每天放学后,李勤既当慈母又当良师,既辅导其学习知识,又教其如何与同学合群。现在,小昭恒已读四年级,每次考试,数学基本满分,语文属中等水平。笔者曾写出几首唐诗给昭恒念,他能流利地朗读,语言清晰度基本和下常人一样。
有关专家说:李勤对极度聋儿曾昭恒的语言康复训练,是十分成功的。
李勤说:“成功背后的甘苦唯自知啊!小昭恒总把哥念成阿,教他一个较清晰的哥字,足足教了 2000 多天!为了他,我三年多从未看过电视。”
母爱,终于令娇儿发出了动人心弦的“福音”!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