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简介 | 我们的宗旨 | 康复明星 | 设施设备 | 家长回音 | 新闻事迹报道 | 李勤康复论文 | 招生简介 | 在线留言 | 联系地址
 
李勤妈妈让50多聋儿开口说话
[(恋爱、婚姻、家庭)杂志报道]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教儿子开口到让众多聋儿康复,她的心便纯净得犹如做了一件事,只是她的笑容上了几分风霜,声音也日淅嘶哑,但她却让人间多了些悦耳动听的稚嫩语声。
  李勤,这个粤语西信宜市商业局纺织品公司普普通通的售货员,七年前,她含辛茹苦将自己的聋儿子送进了学堂,接受到正常孩子的教育。如今,她亲手创办的“福音”不被树立为广东省聋儿康复的典型,为了50多个儿子一样命运的孩子重新开启了充满欢声语的生活,还打破了学龄期聋儿不能康复的传统说法。

  “李勤妈妈,你才是我们的‘福音’!听见李海伊一字一顿、艰难地吐出这12个字,李勤禁不住一把抱住眼前这个视为已出的聋哑小姑娘。

  同病相怜帮哑女
  1995年、第一次见到小海伊时,她才3岁半,那时李勤刚把儿子送进学前班,正要结束停薪留职生活去上班。未曾料到,曾昭恒告别无声世界的消息却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飞人了信宜市区的寻常百姓家。
  这天,李剑德带着女儿,也就是小海伊,穿过半个城,倒了两辆公交车才找到李勤家。李勤热心地建议他去省残联办的康复中心求助,但小海伊耳聋的程度太严重,对方不同意接纳,更不用说中心早已人满为患。
  从广州失望而归后,李家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李勤身上,这已是他们第三次登门。“听说您家的孩子会说话了,而且能像正常人一样上学、交朋友!李勤姐,求你帮帮我家海伊吧!我们实在不忍心看着她就这样过一辈子啊!”面对海伊妈妈泣泪地苦苦相求,李勤仿佛看见了六年前的自己。
  当时一岁大的儿子在生过一场小病之后,突然变得沉默起来,以前一张小嘴总是咿咿呀呀个不停,可现在只会抿抿嘴。不管你在身边弄出多大的动静,他都充耳不闻、雷打不动。

  夫妻俩惊慌失措,四处求医,结果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极重度耳聋”,左耳115分贝,右耳110分贝,也就是说,只有就飞机起飞时才能听到一点点声音。医生说,这种神经性极重度耳聋,在国际医学界还是一个没有完全攻克的难题,通过药物治疗康复的可能性极小。
  如闻晴天霹雳,李勤几乎晕倒在丈夫的怀里。但处在绝望夹缝中的夫妇俩决不放弃,1992年秋,儿子被送到了省康复中心全托,接爱康复训练,但小昭恒病情太重,生性又调皮,结果一年的康复效果甚微。
  他们无法眼看着家中的“独苗”就此残缺下去,铁了心的两人不仅放弃了生育第二胎的机会,还双双停薪留职,不惜一切代价上广州去给孩子陪读。
  如今,将心比心,李勤很是同情海伊年轻父母的处境,她更清楚错过康复期的严重后果。看着他们绝望的眼神,李勤一咬牙答应了。
  就这样,李海伊成为她除儿子外的第一个学生。李勤也从此一发不可收。


  奇迹下再造“福音”
  一年后,小海伊从哭笑都不会发声,康复到能利用所掌握的500多个词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带到省残联康复中心进行测试,“效果非常理想,简直是康复训练的奇迹。”专家如此评价道。接连将两个重度聋哑儿童成功康复,李勤也是“两战成名”。
  求助的人纷至沓来,省残联领导建议她办一个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班,让更多的聋儿受惠。李勤知道残联的难处,当前聋儿语训师匮乏,全省有3万多7岁以下的聋哑儿童,而在岗的语训老师测听和耳模制作人员在内却只有150多名,粤西更需要这样一个训练基地,但残联缺乏资金,所以还有赖于民间力量。
  想到这些,李勤的脑海中浮现千千万万双渴望说话的大眼睛,以及聋儿身后一个个辛酸的家庭,这让她欲罢不能,横下心响应了省残联的建议。1996年11月,在市区沿江路上,“信宜市福音聋儿语方训练康复部”吸引了无数路人的眼光。

  这些年,久病成良医,李勤着实已磨炼成了一位聋儿专家。在省康复中心陪儿受训的半年间,她还抽空拜访了省残联的简栋梁、柯沫夫等聋儿权威专家,熟读了全国编一的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教材和武汉大学编的0-6岁智力开发教材,摘录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撰写了好几本教儿的心得体会。1994年3月,李勤甚至以一位聋儿母亲的身份破例席广东省第一届聋儿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当年的初衷当然是为了小昭恒,没想到却为今后的聋儿训练做了“知识储备”。
  当年,“福音”就迎来了5名学生,开初,李勤用的是国家编的聋儿康复教材,但效果不甚显著。她结合自己几年来教昭恒和海伊的实践经验细细琢磨,重新翻阅过去辅导儿子和李海伊的笔记本,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大胆探索出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语训道理:首先是强化训练,双语(普通话和粤语)教学,一个老师教两个聋儿,实行一对一单独上课,每天课7小时,这就针对聋儿听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且成长背景不同接受能力不一的特点,有的许矢;其次是从身边的生活小事教起,如逢洗脸就教“洗脸”,遇开饭就教“吃饭”,边教边练边做;再次是注重单词的连贯性,既认又读兼智力开发,如教“吃饭”便连着“碗”、“筷子”,继而“爸爸吃饭”、爸爸拿碗和筷子吃饭”,这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上普小打下基础。
  李勤独创的聋儿语言训练方法,在“福音”语训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老课题,新方法;小中心,大成果”就是对她最高褒奖。


  用慈母心温暖聋儿
  光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对于聋儿康复教育来说还不够,更多的是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恒心。
  为了诱导孩子们开口学话,李勤起初采用奖励的办法,谁开一次口就奖一颗糖果。这方法开头还灵验,可孩子们怕难怕苦,渐渐地宁可不吃糖果也不愿开口了。
  这时,李勤就会想起那个端坐在窗明几净的课堂里上课的儿子,在小昭恒身上,这个聋儿妈妈深深体会了一个字—“磨”。单一个“我”字,小昭恒就花了两年才弄明白意思。

  还记得1994年春节刚过,在省康复中心,李勤形影不离地陪着儿子。在近半年时间里,广州闹市区的省残联至省党校几百米路段上,每晚必有这番情景出现;李勤一手拿着笔和纸,一手牵着小昭恒漫步街边,见物即叫,边走边教,一遍又一遍,一天复一天,风雨无阻。伴随着儿子艰难的张嘴,母亲不断加大嗓门,经常引来路人好奇的眼光。可李勤不在乎,只要能教会儿子。
  儿子耳太聋,听与讲相差甚远,模模糊糊断断续续的字音,常常连母亲也听不懂。有很多字的发音要送气,他摸着李勤的肚皮能感受到,自己却又送不出,急得直跺脚;有些字要发鼻音,可他又不会使用鼻子来协助,涨得脸红脖子粗。
  现在,虽说面对的是对别人家的孩子,李勤仍像当年待小昭恒那样,不厌其烦,循循善诱。陈光武,信宜市东镇镇听力仅100公贝的重聋儿,长到5岁半从未开口说过话。送到“福音”后,孩子口是开了,可总是五音不全。李勤想这怎么行呢,冥思苦想几天,终天,细心的她发现小光武曾做过舌根手术,导致他舌头短且舌尖中心往里凹,给正音带来很大的困难.接下来,李勤便教他用手将舌头拉往唇边定住,认他发音时舌根顶住喉咙,再用筷子或手将其舌根压下去帮助其正音。不厌其烦地坚持了3个月,小光武就能发出比对较标准的语音了。
  扬国志、陈鸿基……这些孩子都是在家长们“铁树开花”的期盼中来“福音”,在李勤妈妈的帮下,不仅“能说会道”,而且都能上学,开始了新生活。“置身于聋儿成长过程,才真正明白聋儿每学一句话、每讲一句话,都来之不易。只有明白聋儿成长的艰辛,你才有耐心一字一句去训练他们。”李勤对此深有体会。


  “福音”向人闻撒播福利
  “妈-----妈!”每当“福音”的孩子第一次艰难地发出这个词语时,李勤都会激动地热泪盈眶,就像当年小昭恒学会喊“妈妈”一样。同是天下父母心,她比谁都理解作为“爸妈”的发音学起。
  孩子毕业离开“福音”后,李勤还经常牵挂着他们,打电话,了解他们近况,再做些复习巩固方面的指点聋儿家长遇到问题的时候,也都习惯向李勤求助,因为他们相信“福音”不会让他们失望。
  2000年的4月,一位家长焦急地打来电话,告之他那9岁的儿子康复后上学却跟不上班被退学了。听完,李勤什么道理也没说,只是平静地讲述了一个故事:五年前,一个母亲带着她6岁半被称为“创下南国奇迹”的儿子去报名上学。可一听是个“聋哑儿”,几乎所有小学负责人都连连摇头。“求您给我儿子一学期时间,如果他真的跟不上,我会自动让他退学。”这位性格开朗的年经妈妈第一次在人前泣不成声。
  就这样,孩子上学了,但妈妈发现他上了一天学后,一问三不知。于是第二天,教室里出现了奇特的一幕:母亲蹲在儿子的课桌边,帮助儿子上课,教他如何看老师的口形,如何看同学的动作。可没两天,腰酸腿疼的妈妈便被教导主任以影响班级正常上课秩序的理由“无情”地请了出来。
  被请出课堂的母亲则全职当起了儿子的家庭教师,每天晚上把他当天学的东西重新教一遍。儿子在班里的成绩期末考试时达到了中上游,母亲总算是松了口气,现在这个孩子已跟班上到五年级,和正常儿童没有任何区别。
  “千万不要前功尽弃!”故事说完,李勤只说了这一句,对方便心领神会,挂了电话。谁都知道,故事中的主角的就是李勤母子。
  随着“默默而来喋喋而回”的孩子增多,“福音”的名声也越传越远,外市乃至外省的许多家长都纷纷慕名送孩子来“福音”接受训练。毕竟僧多庙小,但欲罢不能的李勤决心将这份福利事业做大、做好。1999年6月,一个楼高6层、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的福音聋儿康复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为此,李勤奔波了近三个月,多方筹集了40多万元的资金。
  一般的聋儿康复学校是十几个一个班,而在“福音”却是25名老师每人教两个孩子。最初孩子每月中需交1000元,食宿和学费全包括在内。即便如此,由于聋童们大多功能来自偏僻的穷困地区,2001年9月,李勤思忖再三,将聋儿费用每月降到700元,最多时可让一名老师教三个孩子。
  长期下来,廉价收费使“福音”只能勉强维持日常的开支, 建楼欠下的债务还有不少没还清,像茂名市残联的两年期3万元无息贷款,现已超期一年尚欠8000元,李勤至今仍心存愧疚。
  从当年夫妻俩陪儿子到广州接受康复训练,到创办“福音”至今,他们几乎放弃了一切,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聋儿康复事业上,但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要把小昭恒的幸运带给天下同样遭此命运的聋儿以及他们的家!
 
 
 相关报章扫描 
    
 
 
广东省信宜市福音聋儿语言康复中心
地址:市区大木垌梅江路36号
电话:13686706088 0668-8872299
邮编:525300
技术支持:阳光互动电脑网络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90228号